Monday, October 12, 2015

生活環保vs政治環保

這兩天又有立法委員發表了「不親民」的言論了。呂學樟講了:「叫我們去搭計程車到立法院來,這像話嗎?」在網友一片討伐聲中,DPP的支持者立刻貼照片,表示DPP的立委有人是騎摩托車上班的,多親民啊~

不過,似乎沒有人幫忙宣傳,樹黨的參選人,常常是騎腳踏車拜票的。我只好自己宣傳了。

以我個人的邏輯來講,其實我覺得立法委員開車去開會、騎摩托車去開會、騎腳踏車去開會,也許去開會的作法有差異,然而,這其實是「生活方式」的問題。

立法委員開車去開會但是推動了能源稅方案,跟立法委員騎腳踏車去開會卻阻擋能源稅法案相比的話,我認為前者叫做「政治不正確的環保立委」(註),後者叫做「偽環保」。


所以,雖然我是騎三輪車、騎腳踏車競選,但是那畢竟是生活環保的部分,不應該以此做為環保政黨的檢驗標準。真的要推動環保,必須透過政治的方式,即立法與政策。所以環保政黨是因為其政策、議題、意識形態而被稱之為環保政黨的,不是靠騎騎腳踏車就可以得到這個美名的。

註:本文中的政治不正確,意指,不符合民眾的觀感,說出比較白目的話,並非是政治上的錯誤之意。

Sunday, October 11, 2015

應「經濟民主連合」賴中強邀請,談貨貿議題

大家好,

今天就這個貨貿相關議題,來發表看法。樹黨是生態政黨,生態政黨起源於西歐,而現在全世界的生態政黨,基本上,對於「自由貿易協定」,都是持反對的立場。所以,本黨的立場並不是什麼先立法後審查,是反對自由貿易協定、不只是貨貿、TPP這些我們也都反對。

對於經濟的觀點,我歸納為三種看法。右派認為,要自由開放,經濟才會好。左派認為,要國家的力量介入,對貿易給予規範管制,這樣子經濟才會健全。生態政黨在經濟上的立場,比較特殊一點。一方面,生態政黨很關心碳足跡的問題,所以生態政黨會認為,務必要課徵能源稅、碳稅。而現在日益增加的大量跨國貿易,也帶來了大量的貨運和碳排量,這些都是生態政黨反對的重要原因。我們會認為,以農業來講,如果是在地產在地銷,自然在運輸上消耗的能源就會大量的減少。也因此,大家如果聽過一種主張「在地經濟」,這種主張就是生態主義者的主張。另一方面,我們的核心思想,則是認為,在有限資源的地球,追求無限的成長,是一種瘋狂的思想。所以,經濟規模、貿易都會有最適當的規模絕對不可能是愈大愈好。也因此,我們對於貿易的看法傾向於,貿易只用來處理,真正缺乏、無法取代的東西。而非追求規模愈大就會愈賺錢。

剛才講的東西,有點太過理論了。我覺得,自由貿易協定這樣子的詞彙,似乎有點難以想象。我來做個類比好了,比方說,台北、宜蘭、雪隧。台北就像是中國或是美國。宜蘭就像是小小的台灣。雪隧就像是自由貿易協定。

本來沒有雪山隧道,當雪山隧道一打通之後,台北和宜蘭的交通就大幅地加速。這個交通大幅加速,帶來的影響就是:宜蘭的假日,塞滿了台北人。物價上昇、宜蘭的農地開始一塊塊長出農舍。發展了大量的溫泉飯店、自然環境破壞。宜蘭人有因此而變有錢嗎?有因此而平等而均富、同時保有原來的自然生態環境嗎?

最後,剛才其它的講者也有談到監督兩大黨。其實台灣可以走向多黨政治,只要選舉制度做修改。政治學的杜瓦傑定理講了,如果是多數決,容易產生兩黨制。如果是比例代表制,容易產生多黨制。也因此,我們樹黨主張國會改成聯立制,地方議會選舉改成全比例代表制。對藍綠惡鬥厭倦的各位,請支持樹黨的主張。

Wednesday, October 7, 2015

「樹」讀環保運動

前兩天,我跟潘翰聲去民進黨王閔生議員的服務處拜訪選民。蘇貞昌也來了,潘翰聲跟蘇貞昌握手時,蘇主動地跟潘翰聲講了一句:「你很有名。樹很重要。」在民進黨的大黨鞭跟環保人士表示,「樹很重要」的2015年,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下,台北市內的環保運動。以下三個都是擷取自新聞報導。

< 台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 >
2002年十月廿六日凌晨三時,一群疲累不堪的台北市議員,三讀通過了文化局提出的「樹木保護自治條例」。

台北市推動老樹保護,源自1999年間,當時文山區的景美國小兩棵被稱為「老夫老妻樹」的百年金龜樹生重病,校長傅金匙十分心疼,請市議員厲耿桂芳協調市政府幫忙救治;厲耿桂芳最後從新竹請來「樹醫生」救活老樹。但同樣在景美地區,又有一株老樹因為開路而將要被遷移,一位捨不得老樹受折磨的老太太又找上厲耿桂芳求助。最後在文化局出面協調下,道路為老路繞了個彎,但這兩事件,也為台北市催生了樹木保護條例。

龍應台說,在德國,他十歲的小孩就知道當地鄉公所有規定,大樹不能隨便砍,否則會被罰錢。她非常感謝市議員支持,讓台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,獲得全體一致的同意通過。法令基礎完備後,更複雜的老樹保護動作才要開始,後續「樹口調查」、保護協調等,都將由文化局負責。

< 抱樹抗議 >
2009-02-27,多位環保人士主張市民不服從權,以肉身護樹,包括光復國小家長會會長游藝、綠黨發言人潘翰聲、松菸公園催生聯盟的伙伴施國勳及陳伯炯,當天即遭台北市政府動員警力強制逮捕拘留至深夜;溫炳源則爬上大樟樹,連續在樹上待了27個小時。他們後來經台北地檢署以妨害公務罪嫌偵查,受到社運團體及律師界的聲援,並由民間司改會黃瑞明律師、高涌誠律師、法律扶助基金會林三加律師、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蔡雅瀅律師等義務辯護,最後獲得不起訴處分。

許宗力大法官於20年前發表論文「試論民主法治國家的市民不服從權」,將「市民不服從權」的概念介紹給國人。這個權力十分珍貴,如何拿捏,考驗台灣人民及司法的智慧,松菸護樹事件建立了台灣難得一見的「市民不服從」案例,頗值吾人給予特別之看重。

< 松菸護樹 >
2014-08-23 松菸護樹聯盟抗議遠雄蓋大巨蛋時砍老樹、移路樹,在光復南路人行道搭帳篷,行動已逾一百日,轄區台北市警信義分局昨天凌晨集結大批警力夜襲,志工怒嗆「警察暴力」,爆發拉扯,仍被一一強制驅離到管制線外,帳篷半小時內拆除一空。台灣護樹聯盟發言人潘翰疆痛批警方違反比例原則及正當性。

松菸護樹聯盟四月中旬就在光復南路人行道搭帳篷,志工進駐抗議,轄區警方依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開罰,並開出勸導單限期自行拆除,護樹聯盟則誓言絕不退讓。

昨天凌晨二點左右,警方出動五十六名警力,環保局也調動五輛垃圾車到場,現場志工在沒有心理準備下被架離,怒嗆「為何不能站在人行道」、「我有貴重物品在帳篷內」、「警察暴力」等等,爆發多次肢體拉扯。

潘翰疆指出,當時帳篷內只有五名志工,對方卻出動大批警力凌晨夜襲,根本違反比例原則與正當性,許多私人物品也強制收走,於是號召三十多名網友到信義分局三張犁派出所抗議,警方一度舉牌警告,雙方對峙近兩小時,最後警方同意歸還查扣物品,清晨六點志工領回時,發現行動劇使用過的金斧頭被刻意折斷,監視器也消失無蹤。

Monday, October 5, 2015

笨蛋,問題出在經濟!

過去,老布希與柯林頓競選時,柯林頓的軍師創作了一句話「笨蛋,問題出在經濟!(It's the economy, stupid!)」。這一句名言,切切實實地打中了老布希的要害。老布希雖然打贏了波灣戰爭,但是戰後美國陷入衰退,於是柯林頓贏得了選戰。這一句話也傳到了台灣的政治圈,無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,也都宣稱自己非常善長「拼經濟」。在本文撰寫的同時,民進黨和國民黨的經濟主張的關鍵字也是「產業昇級」、「創新」。

生態政黨,在經濟方面的主張又是什麼呢?正面的描述是「在地經濟」,比較激進的描述則是「反全球化」。在很多名人的演講裡,「全球化」是不被懷疑的事,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。支持全球化的理論基礎是大衛.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。也就是專業分工、互相貿易,隨著貿易的規模愈大,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。那除了「絕對的財富」以外的事呢?例如:就業率、貧富差距、食物安全、自然生態。
  • 通過了WTO之後,農業不是受了很大的傷害嗎?
  • 通過了ECFA之後,貧富差距有縮小嗎?
(註:左上角的圖,是經濟學課本裡的用來說明「比較利益」的圖片。)這邊還是先對「比較利益」的理論做一些評論:理論的本身,有其洞見(insight)。然而,真實的世界往往不符合完美的理論模型。比較利益理論忽略的真實是:
  1. 進行交易的雙方很少是平等的,優勢貿易國家往往可以佔有生產要素和市場通路,並且藉此去壓迫弱勢國家。
  2. 資本是會在國家之間流動的。由於資本會在國際間流動,它追求的不再是國家的比較利益,而是全球規模的絕對利潤。
生態政黨基於反對全球化而提出的替代方案則是「在地經濟」,簡單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它的實踐方式:
  1. 在金融方面:主張貨幣在地化。傾向使用在地的貨幣,所以反對歐元。
  2. 在農業方面:主張農業在地化。主張課徵能源稅,如此才能反映密集生產、遠程運輸的成本,減少碳足跡。
  3. 遠距貿易回歸最原始的目的,只用來供應一國或地理上一群國家本身無法取得的資源。

Sunday, October 4, 2015

綠色的抗議

「綠色的抗議」是一本已經絕版的書,出版社是前進出版社,不過該出版社似乎現在也停止運作了。從我的角度看來,這本書的出版,對於台灣的影響並不小。這本書的出版啟蒙了潘翰聲,讓他決心投入政治。在2006~2012,台灣綠黨在潘翰聲的推動與領導之下,取得1.74%的得票率,擠下新黨成為第五大黨。(註)「綠色的抗議」這本書可以說是潘翰聲從政的理念,而這個理念付諸了實踐。


為什麼台灣的生態政黨經歷了高成炎、潘翰聲兩代人的努力,過了這麼久,接近18年,至今仍未擁有國會席次?甚至在全國的知名度依然很低?這件事跟選舉制度有關。歐陸的民主國家多半採用比例代表制,而英美國家採用多數票選制。而根據書中的討論,如果英美的選舉制度不修改,即使成立生態政黨,也將進展緩慢。台灣,很不幸,跟書中的預測一模一樣。



書的小標是「西德綠黨與全世界的綠色行動」。其中,南方朔寫的序,作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總結。他把生態運動分成了三個層次的反省:

  1. 首先是人們有了保護環境的生態觀念,因而逐漸產生了生態保護運動。這是第一個層次的反省。
  2. 早期的生態保護運動只注重單一的環境事件,而這些事件接踵而來,以個案的方式根本不勝解決。於是生態運動有了第二層次的反省,就是要政治化。要從政策面和政治面來加以考慮。
  3. 第三層次的反省,則是在理解萬物一體的世界規律之後,從生態、多元的角度出發,重新思考政治、經濟的問題。在第二層次的反省,批判資本主義的缺點,指出資本主義之下的國家的種種缺點,這部分相當類似於左派。然而,左派與生態主義批判資本主義,有類似的批評並不代表左派等於生態主義。重要的是,在批判的後面,它意圖重新建造什麼樣的體制。左派在幾件事,都站在資本主義的對立面:「個人--群體」「放任自由--統一管制」。從生態主義的觀點,不論是左派、或是資本主義,都有著支配的性格。於是生態主義所尋找的是另一種對立面:「支配--合作」、「權力集中--權力分配」



我手上的這本書,它的現況是被蟑螂啃過。比起書況,此時此刻更令我覺得難以解決的問題是:

  • 許許多多台灣的環保團體、環境運動者心力憔悴,不太願意走入政治領域來解決環境的問題。
  • 地方議會的選舉若不實施「全比例代表制」、立委選舉若不實施「聯立制」,無論是生態政黨,或是左派政黨,應該都很難興起,或是進程緩慢。而一般人卻不察覺,「贏者全拿、權力高度集中」的多數票選制對於國家的傷害。


註:潘翰聲於2014年離開綠黨,另組樹黨。